深度聚焦

构建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5.48%

  沿着中山路由西向东,富华道、悦来南路、亭子下大街、民生路4座人行天桥在阳光下像是披上了一条条绚丽的彩带,天桥上栽满的簕杜鹃,在中山这座南国小城更显勃勃生机。这是我市贯彻城市林业理念、在中心城区道路绿化美化提升试点的一个缩影。
  2016年8月,我市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,并颁布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,按照“绿染宜居水乡,林荫和美中山”的建设理念,从城市森林生态体系、产业体系、文化体系、支撑体系四方面着手,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,建成景观优美、生态良好、宜居富民、文化繁荣、城乡一体的国家森林城市。昨日上午,喜讯传来,中山正式获得“国家森林城市”荣誉称号,这是国家对我市森林创建工作的最高褒奖。
  ■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西岸或明年初开放
  作为省内山地资源最少的地级市,不求资源最多,但求资源最好,一直是中山奋斗的目标。据市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,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中山先后启动了林相改造、“四旁”绿化、城市林业、森林提质增效等系列大规模造林工程,并把面积198.3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山脉纳入生态保护区范围,通过划定红线和专项立法,强化底线思维,实施刚性保护。经过多年发展,目前中山市域森林覆盖率已达35.48%。
  2016年,我市以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为本底,将保护区范围扩大至7.5万亩,并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准,启动“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”建设,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内如土沉香、四药门花等野生动植物资源,更加有力地维护地区生态平衡,保障国土生态安全,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  目前,中山正在积极推进金钟湖公园群、组团体育公园、组团儿童公园等各类型公园建设,力争在2018年完成金字山公园、气象公园,以及三角、三乡、南朗等组团儿童公园部分主体建设。翠亨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总投资9.9亿元,湿地公园西岸预计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对外开放。
  据了解,中山已建有森林公园18个,面积2490公顷。在建的自然保护区1个、市级以上森林公园5个,面积超6000公顷,包括申报国家级的香山自然保护区和中山森林公园。林业部门预测,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有望突破1500万人次,森林体验、养生、旅游等行业将迎来投资“风口”。
  ■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横向补偿机制
  为打造生态屏障牢固的国家森林城市,中山一方面以“红线”对辖内林地、森林、湿地、物种资源实施刚性保护,实施最为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更高的监管要求,并以五桂山为试点,正式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离任审计改革,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。另一方面,则通过“红利”杠杆撬动镇村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,将全市93%的林地纳入省、市两级生态公益林,基本实现“全域生态公益林”奋斗目标,并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横向补偿机制。
 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,镇区间横向生态补偿转移统筹机制的探索,在财力配给上实现了总量上的“强筋壮骨”和分法上的“削峰填谷”。“生态环境较好、耕地和林地较多的镇区,除了可以获得国家下拨的纵向补偿,还能从其他镇区上缴市里的横向生态补偿金中享受到‘新福利’,这大大提高了镇区保护的积极性。”
  记者了解到,2015年至2017年,我市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总额分别是1.04亿元、1.41亿元、1.71亿元,有效地化解了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。
  今年2月,我市进一步丰富完善生态补偿工作机制,对生态公益林、耕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三类生态补偿要素实施生态补偿,这是我市首次将饮用水源保护区纳入全市生态补偿范围。同时实施动态评估,提高生态补偿标准。2018年-2022年,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,提高到127元/年/亩,逐年按6%递增;饮用水源一、二级保护区生态补偿分别执行500、250元/年/亩标准,实现全市森林、水源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、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补偿全覆盖。
  ■连续十多年森林“零”重大火灾
  五桂山石莹桥村村民古振华是一名护林员,每天早上8点多就开着摩托车上山,摩托车后面长年放着两个灭火器,车停在山路边,人在山林中穿行,春夏秋冬,从一条防火线走到另一条防火线,他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。从2005年开始进入山林工作已经近13个年头。古振华说,既然做了这份工,就要对这座山负责,管好山上的一草一木。
  像古振华这样的专职护林员全市有196名,人均管护森林面积2211亩,他们是推动实施网格化管理中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基层堡垒。我市通过编织护林员管护、警务合作、社会监督的“三张网络”,形成源头防范、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,有效地确保了连续十多年全市森林“零”重大火灾,同时,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始终走在全省前列。